留学政策

武汉大学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公办高校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01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英才计划、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为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长江中游城市群“双一流”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校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31.45万册;设有六大学部34个学院、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30个本科专业;拥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专任教师3875人,普通本科生29944人,硕士研究生20298人,博士研究生9036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461人。

中文名 武汉大学
外文名 Wuhan University
简称 武大(WHU)
所在地 武汉市
创办时间 1893年
创办人 张之洞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双一流(2017年、2022年)
985工程(2001年)
211工程(1995年)
全国重点大学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3年)
强基计划(2020年)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
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2018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黄泰岩(党委书记)、张平文(校长)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
本科专业 130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6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46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5个
二级学科17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
院系设置 六大学部34个学院
校训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校歌 《武汉大学校歌》
校庆日 11月29日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号
院校代码 10486
主要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88项(2000年以来,截至2023年12月)(2000年以来,截至2019年6月)
泰晤士报全球CEO母校排名世界第七(2017年)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17年11月)
知名校友 辜鸿铭、罗荣桓、章伯钧、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李四光、张培刚、刘道玉、陈东升、雷军

办学历史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

老武大的故事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种语言。

珞珈山水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停办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百年历程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4个学院。

19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拥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聘皮宗石教授为法学院院长,闻一多教授为文学院院长、王星拱教授为理学院院长、石瑛氏为工学院院长。

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武汉大学樱花

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同年,武汉大学体育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通令全国大专院校。

1935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

1936年,学校成立农学院,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武汉大学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

1946年,武汉大学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并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1947年,学校设立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继续办学。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952年,南昌大学、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

校门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著名教育家李达为武汉大学校长。李达主持校政达13年之久,成为百年武大历史上迄今任职期最长的校长。

1953年,武汉大学土木系的工民建、土木测量专业和电机系的无线电广播及通讯专业、电信组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机械系从武汉大学分出,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大学考察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同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

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6年,在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1970年,在荆州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武汉大学也是自1978年起,当时国内第一所实行学分制改革的高校。

1980年5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政府代表团在武汉签署《中国武汉大学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会谈纪要》,成为当时与法国同行合作的指定院校。

武汉大学的校园建筑

1981年7月,刘道玉担任武大校长,在校内推行一系列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大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交流,使武大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3年,成立新闻系。

1984年,成为中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并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学校自主创新成果展

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举行百年校庆盛典,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同年,成立新闻学院。

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

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同年,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实验基地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与其周边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均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均通过了“211工程”的评审)

2001年2月13日,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12月,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武汉大学与深圳市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

2002年,成为自行划定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学校。

2009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确定武大等13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2010年6月,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4月,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标志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6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9月,武汉大学国家保密学院成立。10月,雷军向母校捐款9999.9999万元建设科技楼。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16日,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9月21日,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7年9月,入选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2018年3月,首批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获准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武汉大学和小米公司合作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11月,武汉大学等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联合组建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武汉大学研发的军用移动测量车亮相国庆大阅兵

2019年6月,武汉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10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11月,武汉大学楚剧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0年1月,首批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6月,发起并加入法学教育创新联盟。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9月,入选健康扶贫联盟。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6月,武汉大学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日前正式落户武汉大学,著名考古学者樊锦诗任名誉院长。

2021年8月,陈东升携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用于支持武大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10月30日,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暨第一批科技人才项目签约活动在江阴市青阳镇隆重举行。12月,美国华裔企业家黄春华向中国武汉大学捐赠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在建校128周年之际,这笔捐款成为该校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币捐赠,也是最大一笔个人单笔捐赠。12月30日,由武汉大学等组成的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

2022年2月,武汉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月22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建的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在光谷正式入驻运营。10月4日,天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武汉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珞珈天壕校园文化建设基金”,用于支持武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11月15日,教育部批复同意武汉大学章程修正案(2022年核准稿)。

珞珈山水 · 武大风貌

2023年3月12日,武汉大学天文学系成立,隶属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武汉大学排名第九。4月12日,武汉大学数字化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揭牌。6月9日,武汉大学智慧水利系正式揭牌成立。6月10日,武汉大学水工程科学研究院揭牌。6月13日上午,海门科技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签订共建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协议。6月,入选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名单。9月20日上午,武汉大学揭牌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9月27日,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增补武汉大学为共建参建单位和理事单位。11月,武汉大学表示将设立郑州研究院。11月21日,湖北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正式揭牌成立,武汉大学担任副会长单位。11月29日上午,武汉大学校友雷军向母校捐赠13亿元人民币。11月28日,武汉大学毛振华、汪林朋、张波、罗爱平、江黎明等5位校友向母校捐赠超3亿元人民币。11月29日上午,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大会在卓尔体育馆举行。12月,牵头成立全国基础软件安全可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3月11日,成立武汉大学机器人系。3月27日,武汉大学开设雷军班,将向全国招15名本科生,本博贯通培养。4月9日,由罗爱平校友捐赠的武汉大学爱平音乐厅正式启用。4月11日,武汉大学宣布2024年起,在计算机学院新设雷军班。6月14日,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

武汉大学爱平音乐厅正式启用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13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学科建设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6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雅各楼-老农学院

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学校51个参评学科中,19个学科排名A类,26个学科排名B类,6个学科排名C类。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七。19个A类学科中,A+学科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学科4个:法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A-学科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蝶楼

教学建设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5门、省级精品课程9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2]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105] 、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

樱顶

教学成果

2000年至2014年,武汉大学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1项。其中,2001年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2005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09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2014年一等奖3项、二等奖

对外交流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310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

武大与外交流相关图片

武汉大学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

200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

两岸交流

2023年3月30日下午,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学生造访武汉大学,并与学校学生交流座谈

人才培养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培养了70余万各类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

社会评价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位列全国第5位。软科中国大学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5位。

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24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137位,中国内地第9位。

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01-150位,武汉大学排名第9位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列194名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844万册。印刷型文献共687万册,其中图书560万册,报刊合订本91万册,地图、声像、缩微资料18万件,学位论文18万册;2019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534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115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50万册,电子期刊207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6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设有十个各级文献中心,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中地区中心和湖北省文献信息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中区域中心、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服务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欧洲资料中心、世界银行资料保存图书馆和联合国资料保存图书馆。

校园环境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园环境

武汉大学校园内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

张之洞塑像

武汉大学校园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凌波门等相关景点。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

李四光塑像

武汉大学校园内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2001年,26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樱园老斋舍、老图书馆、理学楼、半山庐、周恩来、郭沫若等故居十八栋。武大校园内还建有“张之洞、闻一多、李达、李四光、王世杰、爱因斯坦等塑像及“孔子、墨子铜像”,“鲲鹏展翅”等人文景观。

闻一多塑像